最近,广东佛山等地报告了多例“基孔肯雅热”病例,引起广泛关注。这种由蚊子传播的疾病,症状与登革热相似,但关节疼痛更为剧烈,甚至可能持续数月!目前尚无特效药和疫苗,防蚊灭蚊是唯一有效预防手段。
今天,我们就来详细科普一下基孔肯雅热,帮助大家做好防护!
1、什么是基孔肯雅热?
基孔肯雅热(Chikungunya Fever)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,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(俗称“花蚊子”)叮咬传播。
它的名字源自非洲斯瓦希里语,意思是“弯曲”,形容患者因剧烈关节痛而弯腰的样子。
2、该如何诊断?
1、流行病学史是关键:
发病前12天内曾前往非洲、东南亚等流行地区,或被蚊虫叮咬。(或近期前往过广州等出现过基孔肯雅热的地区)2、典型症状三联征:
①高热(>39℃),常伴头痛、恶心;
②皮疹:发病2-5天后出现,多见于躯干、四肢;③关节剧痛:以手腕、脚踝等小关节为主,活动时加剧,可能持续数月。
3、实验室确诊:
血液检测:发病初期可查病毒核酸(RT-PCR),4天后检测特异性IgM抗体。3、传播途径
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,传播链如下:
1. 蚊子叮咬感染者→带毒
2. 带毒蚊子再叮咬健康人→传播病毒
4、如何治疗
无特效抗病毒药物,以对症支持为主:
休息隔离:急性期卧床休息,防蚊隔离至退热后7天,避免传播。
缓解症状:物理降温(避免酒精擦浴);关节疼痛可用非甾体抗炎药(如布洛芬),禁用阿司匹林(可能引发出血);重症脑炎患者需降颅压治疗。康复管理:
持续关节疼痛者需康复训练,多数预后良好。5、如何预防
关键在防蚊灭蚊!
1、清除蚊虫出生地- 翻盆倒罐:清理家中花盆、水桶、废旧轮胎等积水容器;
- 定期换水:水养植物每周换水1次,并清洗容器内壁;
- 填平洼地:避免房前屋后积水。
2、个人防护- 穿浅色长袖衣裤,减少皮肤暴露;
- 使用驱蚊剂(含避蚊胺、驱蚊酯成分);
- 安装纱窗、蚊帐,睡觉时防蚊叮咬;
- 避免在树荫、草丛等蚊虫密集处逗留(尤其是清晨和傍晚)。
注意
近期有广东、东南亚等疫区旅居史的人,
返家后14天内如出现发热、关节痛等症状,
请立即就医并告知旅行史。
早诊断、早隔离、防蚊虫是防控关键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