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学认为呕吐是因胃失和降,气逆于上,以致乳食由胃中上逆经口而出的病证。有物有声者,谓之呕;有物无声者,谓之吐;有声无物者,谓之干呕。由于呕与吐常同时发生,故多合称呕吐。本证发生无年龄和季节的限制,而以婴幼儿及夏季易于发生。凡内伤乳食,大惊卒恐,以及其他脏腑疾病影响到胃的功能,而致胃气上逆者,均可引起呕吐。如能及时治疗预后尚好。经常或长期呕吐,则损伤胃气,胃纳失常,可导致津液耗损,气血亏虚。
西医学中的呕吐可见于多种疾病,如消化道畸形、消化道功能紊乱、胃炎、溃疡病、阳囊炎、胰腺炎、胆道蛔虫、急性阑尾炎、肠梗阻等消化系统疾病,肝炎、败血症、肠炎、痢疾等感染性疾病,或颅脑疾病、尿毒症,以及中暑、药物、食物影响等。
本篇所述以消化道功能紊乱症为主。
小儿呕吐又要注意排除各种急腹症、颅脑疾病、感染性疾病、药物与食物中毒等,需结合病史、临床症状、腹部体征、实验室检查等明确诊断。如小婴儿哺乳后,乳汁自口角溢出。多为哺乳过量或过急所致,称为溢乳,并非病态。
寒吐
【主症】:饮食稍多即吐,时作时止,多为清稀痰水或不消化的乳食残渣,伴面色苍白,四肢乏温,食少不化腹痛便溏,舌淡苔白,脉迟缓无力,指纹淡。【治则】:温中散寒,和胃降逆。热吐
【主症】:食入即吐,呕吐频繁,呕秽声宏,吐物酸臭,身热口渴,烦躁少寐,小便黄赤,舌红苔黄,脉滑数,指纹色紫。【治则】:清胃邪热,降逆止呕伤食吐
【主症】:呕吐酸臭乳块或不消化食物,不思饮食,口气臭秽,腹胀、腹痛,吐后觉舒,大便秘结或泻下酸臭,舌质红,苔厚腻,脉滑数有力,指纹色紫而滞。
【治则】:消乳化食,和胃降逆
【手法基本方】:清补脾经、揉板门、运内八卦、揉中脘、摩腹、揉天突、推天柱骨。
(下方图片点击可放大查看)
【加减治疗】
1、寒吐:加推三关,揉外劳宫,摩百会,以温阳散寒。
寒吐
热吐
科室简介
南阳市儿童医学中心中西医结合儿科病区,现有护理人员11人,主管护师3人,护师8人。秉承着儿童医学中心“一切为了孩子”的核心理念,在原有西医治疗的基础上,先后派遣护理人员前往浙江东阳妇幼保健院、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、河南省儿童医院等地进行中医特色适宜技术的培训学习。为广大儿童提供小儿推拿、穴位贴敷、拔罐刮痧、放血疗法、助长贴、药浴、三伏贴、三九贴、耳穴压豆、艾灸等绿色、安全的中医治疗方法,通过中医外治的手法大大减少了患儿的痛苦,并取得较好的疗效,得到家长们的认可。
小儿推拿室
就诊信息
联系方式:
病区电话:0377-61609311
门诊电话:0377-61609011
门诊位置:
儿童医学中心门诊一楼101诊室
儿童医学中心门诊二楼209诊室
病区位置:
南阳市儿童医学中心住院部4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