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我院儿童PICU医护团队,成功救治1例线粒体脑肌病合并癫痫持续状态的患儿。线粒体脑肌病伴高乳酸血症和卒中样发作(MELAS)是一种由线粒体基因或核基因突变导致的,以卒中样发作、癫痫发作、认知与精神障碍、高乳酸血症、肌肉疲劳无力为主要临床特点的多系统代谢性疾病。该病目前尚无法治愈,属于急性进展性疾病,多数预后不良,线粒体脑肌病患者的寿命视疾病情况而定。
四月下旬,一名12岁的小男孩因持续抽搐病情危重,由急诊接入我院儿童PICU,患儿入院时呈持续抽搐状态,双眼凝视,意识丧失,牙关紧闭,全身皮肤及口唇紫绀,四肢强直抖动,口吐白沫,小便失禁,持续数十秒到数分钟不等,自行缓解后复发,监测呼吸46次/分,两侧肺部多量痰鸣音及少许细湿罗音,心率160次/分,氧饱和78%,血压140/76mmHg,四肢末梢凉,CRT 4s。抽搐原因不明,病情危重,立即给予清理气道、止抽、减轻脑水肿、常规吸氧等对症处理。
该患儿四年前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确诊为线粒体脑肌病,因无明显临床症状至今未予特殊治疗。近日无明显诱因突发抽搐,持续超过1小时。患儿一姐姐一年前因该病去世,去世前亦有反复抽搐。故快速明确该患儿抽搐原因:线粒体脑肌病继发癫痫持续状态。鲁米那、丙戊酸钠在线粒体脑肌病合并癫痫时慎用。立即按照癫痫持续状态诊疗常规抢救,经积极抢救治疗后未再发作,同时观察氧饱和恢复正常,心率呼吸稍快,血压正常,患儿最终顺利渡过难关,转危为安。
患儿经治疗后恢复良好,出院后规律口服药物并定期回院复诊。患儿的健康与家属的满意是我们不变的追求,南阳市儿童医学中心将不断提高专科医疗及护理水平,给更多患儿及家庭带去希望。
线粒体脑肌病科普小知识
线粒体脑肌病伴高乳酸血症和卒中样发作(MELAS)是一种由线粒体基因或核基因突变导致的,以卒中样发作、癫痫发作、认知与精神障碍、高乳酸血症、肌肉疲劳无力为主要临床特点的多系统代谢性疾病,其临床、病理特点和治疗策略具有一定的特殊性。
对其诊断和鉴别诊断需要多系统评估。治疗需要全方位,注重饮食等各项一般护理,加用多种药物维持细胞的功能,延缓脏器损害,改善症状,定期复诊。同时应注意避免使用的药物,包括导致影响mtDNA复制的异环磷酰胺、卡铂、拉米夫定、替比夫定和齐多夫定、干扰素、卡维地洛、布比卡因、阿替卡因、吩噻嗪等;抑制非竞争性三磷酸腺苷酶的β阻滞剂;抑制呼吸链电子传递的乙酰水杨酸、七氟醚;抑制内源性辅酶Q合成的他汀类药物;抑制脂肪酸β氧化的四环素、胺碘酮;降低线粒体蛋白合成及减少线粒体的数量的苯巴比妥、氯霉素;降低肉碱水平及降低呼吸链酶复合体活性的阿霉素、丙戊酸钠;导致乳酸酸中毒的双胍类药物及利奈唑胺。但上述药物并非对所有线粒体病患者都有害,在临床使用时应综合权衡药物的药效、不良反应和性价比,并结合患者的具体病情个体化治疗,可以在综合评判的前提下谨慎地使用这些药物,一旦发生不良反应,立即停用。
赵 静
副主任医师
病区主任
赵静:病区主任,副主任医师,多次在国内省内外医院进修学习,获得浙大附属儿童医院首届ECMO培训班合格证书,取得儿童高级生命支持证书,取得中美儿科重症支持培训合格证书,取得中国重症超声培训合格证书。擅长:儿童急危重症抢救机械通气、内环境稳定及脏器支持,尤其在ARDS、重症脑炎、难治性癫痫、癫痫持续状态、脓毒性休克、中毒等的救治方面有较深入的研究,开展了重症超声、血液净化、床旁纤支镜、动态脑电监测等技术,显著提高了危重患儿的救治成功率。
电话:17656687627
儿童PICU24小时接诊电话:
病区:0377-61609911
赵主任:17656687627